2018-1《收获》选读 | 知青档案追踪始末(袁敏)
新专栏
兴隆公社
知青档案追踪始末
文 | 袁敏
写在前面
1981年,我在《收获》发表中篇小说《天上飘来一朵云》。二十多年以后,《收获》主编李小林对我说,你把一朵云背后真实的故事用非虚构写出来吧,纪实的文字比小说更有力量。于是便有了在《收获》上开的专栏《重返1976》。
1985年,我在《收获》发表第二部中篇小说《深深的大草甸》。三十多年以后,小林再次对我说,你把大草甸深处的知青们用非虚构写出来吧,那一代人的血泪青春不应该被湮没。
现在回过头去看我当年写下的小说,无论是《天上飘来一朵云》,还是《深深的大草甸》,都显得十分稚嫩,之所以能登上《收获》的版面,恐怕是因为小说讲述的故事真实而惨烈。
我在想,小林为什么有这样的耐心,要等到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后,才让我写非虚构的纪实文学?也许,任何历史事件都有它内在的逻辑,而每一桩历史事件,时间离得越久远,才越能够看清楚它的全貌?
感谢《收获》能够给我提供这样的平台,让我自从走进深深的大草甸以后一直郁积在心中的块垒,有了一个释放的出口。
那一段真实的历史,那一群热血的青年,那些画面,那些身影,多少年来一直在我脑海里反复出现。虽然忧伤,但是美丽。
从1969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,中国北方边陲的黑龙江省富锦县迎来了一千零十八名杭州知青,其中来到兴隆公社的是三百零六名。与其他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不同的是,来到富锦的杭州知青,家庭成分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,不是响当当的“红五类”后代,而兴隆公社接纳的三百零六名知青,则几乎全部是“黑帮”子女。由于父母头上的帽子,他们不能去一线边境,也不能去部队建制的生产建设兵团,只能来到属于二线的富锦。然而,他们同样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一场运动满怀激情和热血。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们一线和二线有什么不同,他们心中其时也并没有意识到背后的差异。他们渴望奔赴那片遥远、陌生,远离政治漩涡的神奇的黑土地,在深深的大草甸里脱胎换骨,彻底甩掉父母笼罩在他们身上的阴影。
我想起阿麦特·拉西姆的一句话:美景之美,在其忧伤。
我相信,我们今天来回眸当年大草甸深处的忧伤和美丽,或许会有重新撕开伤口的疼痛,但却能让我们更明朗更真诚地面对未来的人生。
1969年春天,浙江省杭州市有一千零十八名知青奔赴北大荒。由于家庭成分和父母政治问题的原因,他们不能去一线边境的村庄,只能去二线的富锦县下属七个公社插队落户。当时七个公社之一的兴隆公社,接纳了三百零六名知青
引子
2014 41 35143 41 14689 0 0 5403 0 0:00:06 0:00:02 0:00:04 5402,一份雪藏多年,纸张已经泛黄发脆,边缘也已经破损的浙江知青档案,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富锦市(县级市)劳动就业局,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老旧铁皮柜里被发现。
这份档案记录了1969年赴黑龙江省富锦县兴隆公社插队落户的三百零六名知青的姓名、学校、年龄、文化程度、家庭出身、政治面貌、父母有何政治问题,也就是“文革”中被定性的罪名和戴上的帽子。令人震惊的是,三百零六名知青,竟有二百五十四名是板上钉钉的“黑帮”子女,剩余五十二名,虽然在“有何政治问题”这一栏里尚未填上父母准确的罪名,但几乎也都有“被打倒”“被揪斗”,或者“无政审”“正在审查中”等字样。让人觉得这些知青父母即便还没有戴上帽子,但也是“正在审查中”,帽子只是悬在头顶上方,随时都可能落下来,其实也是约等于黑帮。
我是在采写兴隆公社过程中,知道有这样一份档案存在的。
我震惊于半个世纪过后,竟然有这样一份知青档案悄然现身,无论岁月给它蒙上了多少厚厚的尘垢,但它仍然作为历史的见证,执拗地留存下来了。
这是天意!
得知这个消息后,我查看了自己储存在电脑中已经写下的关于兴隆公社的大量文字,突然觉得这些文字变得飘渺起来,而那一份我尚未谋面过的知青档案,却穿越了近五十年的风雨烟云,清晰地出现在我的面前。
我清楚地意识到,自己寻找兴隆公社知青的履痕,应该调整方向,从追踪这份知青档案开始。
一
一开始,我从自己身边熟悉的北大荒知青中了解打听,他们大多是我姐姐的中学同学,有些是我姐姐在兴隆公社的插友,他们中不少人听说过有一份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,但是谁也没有见过。
后来我才了解到,这份档案其实不止一本,也不仅仅是兴隆公社的知青登记表。至于这份知青档案到底有多少本,是否涵盖了当时富锦县七个公社,一千零十八个知青的所有名单,更是没有人说得清楚。
有人提醒我,你这样大海捞针很难有结果,你可以先试着找一下当年知青中到目前还没有正式身份的人,向他们了解。
什么叫没有正式身份?身份还有正式和不正式之分吗?为什么找没有正式身份的知青了解,就可能会有结果呢?
提醒我的人也是知青,他不屑地一撇嘴,显然觉得我的问题很弱智,不食人间烟火。我只好按自己的理解追问:是不是没有户口,或者没有工作编制,还是……
就在追问的一瞬间,我突然明白,知青是一个重要的身份,这个身份能够明白无误地证明一个人的一段历史,而这样的历史在任何人的档案中都是可以算工龄的!天地之大,岁月变迁,有多少曾经的知青,却在沧海桑田的变换中失落了能够证明自己这段历史的凭据,又有多少人,可能为此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?
假如有这样的人,他们一定也在苦苦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知青身份的历史档案,那么,这份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无疑也是他们追踪的目标。
于是,我循着这个思路开始寻找,事情果然露出眉目。
一
一开始,我从自己身边熟悉的北大荒知青中了解打听,他们大多是我姐姐的中学同学,有些是我姐姐在兴隆公社的插友,他们中不少人听说过有一份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,但是谁也没有见过。
这是兴隆公社的部分知青,在自己居住的茅草屋前留影
后来我才了解到,这份档案其实不止一本,也不仅仅是兴隆公社的知青登记表。至于这份知青档案到底有多少本,是否涵盖了当时富锦县七个公社,一千零十八个知青的所有名单,更是没有人说得清楚。
有人提醒我,你这样大海捞针很难有结果,你可以先试着找一下当年知青中到目前还没有正式身份的人,向他们了解。
什么叫没有正式身份?身份还有正式和不正式之分吗?为什么找没有正式身份的知青了解,就可能会有结果呢?
提醒我的人也是知青,他不屑地一撇嘴,显然觉得我的问题很弱智,不食人间烟火。我只好按自己的理解追问:是不是没有户口,或者没有工作编制,还是……
就在追问的一瞬间,我突然明白,知青是一个重要的身份,这个身份能够明白无误地证明一个人的一段历史,而这样的历史在任何人的档案中都是可以算工龄的!天地之大,岁月变迁,有多少曾经的知青,却在沧海桑田的变换中失落了能够证明自己这段历史的凭据,又有多少人,可能为此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?
假如有这样的人,他们一定也在苦苦寻找能够证明自己知青身份的历史档案,那么,这份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无疑也是他们追踪的目标。
于是,我循着这个思路开始寻找,事情果然露出眉目。
猴子(黑龙江省富锦县兴隆公社插队知青,一度没有工作单位,没有医保)
关于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的情况说明
1
一九六九年三月,杭州知青去黑龙江富锦县插队落户之初,我看到过一份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。是兴隆公社负责治安的王姓干部(以下简称“王治安”)到我插队的东风二队第一次普查知青情况时带来的。这份登记表中,有关我的部分,在“有何政治问题”一栏里,写的是:“父于一川,旧监委书记,查明叛徒”。当时我看到这里很诧异。虽然我父亲“文革”初期即被打倒,但其罪名是“彭(真)氏于贼”、“走资派”,从未有过“叛徒”一说。原因是我父亲自1928年加入共产党后,始终和革命队伍在一起,并没有被捕过,如何叛变呢?我当即就向“王治安”说明,“王治安”则一脸茫然,无言以对。
兴隆公社的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中有于小平的一页。
于小平即为猴子
这也难怪,他哪里了解浙江的情况呢?当时我判断,这份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应该是杭州一中的工宣队组织登记并提供给兴隆公社的原始资料。因为就在同时,我还看到了“王治安”拿来的另外一份登记表。这应该是文化程度不高的“王治安”自己按照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提供的资料,重新填写的一份当地的知青登记表。之所以这样判断,是因为在知青本人出身一栏里,所有人竟然都写成“贪农”!我很纳闷,我们才刚刚下乡,还没有沾过村子里的一草一木,怎么就成了“贪农”呢?我向“王治安”提出疑惑后,他看了一下,连忙说,“是贫农,贫农!” 我告诉他“贫”字和“贪”字的区别,他笑着说:“写错了,写错了!”
2
2008年,在我办理退休手续,去省人才交流中心查询本人档案资料时,被告知已经转到杭州市下城区社会服务中心了。我又去下城区社会服务中心查询,却又被告知“档案没有查到,不知是省人才交流中心转来时搞到哪里去了”。按照规定,办理退休必须要有档案资料的复印件,以证明本人参加工作的起始年月和缴纳社保的年限,否则不能办理退休手续。如果本人档案资料遗失,就必须按照规定到参加工作的单位拿到当年的原始证明文件。知青参加工作的年限,是从下乡之日开始计算的。要证明自己下过乡,就要提供当年插队公社的原始文件加以证明。其时,我当年插队的兴隆公社早已不存在了,让什么部门来出具这样一份证明文件呢?于是我和我的战友、曾在兴隆公社当过党委书记、时任富锦市环保局党委书记的张德胜同志取得联系,向他询问我们知青当年的档案如今在哪里,是否能够找到,以提供我下过乡的证明。如能找到,请他帮助复印并寄给我一份。不久,张德胜同志就给我寄来了几十年前我看到过的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有关我的这页。他告诉我:知青的档案材料,原来都是存在县知青办的,知青办撤销后,这批材料就转存于劳动就业局。因为他有一个亲属在该局任副主任科员,因此通过他找了办公室主任,总算找到了兴隆公社的知青档案,其中一页有你的记录。这样,时隔四十年,我再一次看到了当初印象极深的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有我的那一页。也许为了证明表格的真实性,上面还盖有富锦市就业局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红章。谢谢张德胜,终于让我证明了此于小平就是当年下乡的彼于小平,艰难地办理了退休手续。这一页档案登记表,也作为那个年代的历史见证,永远珍藏在我的电脑中。
上图是猴子提供的,他费尽周折得到的,能证明他当年知青身份的登记表的复印件,为了证明其真实性与权威性,上面盖了富锦市就业局和富锦市人民政府的鲜红印章。
与此同时发给我的还有一份证明信复印件。
猴子提供的证明他知青身份的《证明信》
猴子在发给我情况说明、证明信、《浙江青年登记表》其中有他这一页的邮件时,还写了一段话,我印象深刻。
猴子说:当年王治安带着知青登记表到我们大队普查,和一个个知青核对情况时,指着“有何政治问题”这一栏下面一连串的吓人帽子,很不高兴地说,把我们这里当劳改农场了,怎么送来的都是“黑帮”啊!我纠正王治安说,不是“黑帮”,是“黑帮”子女。我还振振有词地告诉他:出身不能选择,道路可以选择,重在政治表现。这是我们党的政策。
而我更注意到的是证明信中的这句话:“经查原始下乡档案”,这清楚地表明,确确实实有这么一份知青原始档案的存在。
【选读完,全文刊载于2018年第1期《收获》】
2017《收获》文学排行榜
读者人气榜
参与方法
1,点击《收获》微信公号底部左侧,在消息回复框里,写“投票”二字,点击发送。
2,长篇榜、中篇榜、短篇榜、非虚构榜选票一同出现,请分别为2017你最喜欢的一部长篇、中篇、短篇、非虚构作品投票。
每个微信每天可投一次,每个类别可投一票。
3,返回“2017《收获》文学排行榜”(第二届)微信图文页面,撰写留言,为你心仪的作品撰写评语。留言获得点赞最多的读者前40位,将有机会获得各种奖品。
4,参与时间:2018年1月17日——2018年1月30日
奖品
前4名读者,分别获得《收获》六十周年纪念文存(珍藏版)的长篇卷(11卷)、中篇卷(9卷)、短篇卷(4卷)、散文卷(3卷)。
5—10位读者,将获得2018《收获》双月刊6本。
11—15位读者,将获得2018《收获》长篇专号4卷。
16—40位读者,将获得2018《收获》长篇专号(春卷),刊载有贾平凹最新长篇《山本》。
收获微店
扫描二维码进入《收获》微店,在《收获》微店订阅和购买,微店负责发送
2018-1《收获》
2018年第1期《收获》目录
长篇小说
外苏河之战 / 陈河
长篇连载
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/ 黄永玉
中篇小说
琢光 / 计文君
基本美 / 周嘉宁
短篇小说
巴别尔没有离开天通苑 /弋舟
行走的年代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/ 余华
沧海文心 “寒夜”里的“清油灯” / 王尧
兴隆公社 知青档案追踪始末 / 袁敏
生活在别处 他人的历史,我的窥视 / 张翎
明亮的星 可能性的欧阳江河(上)/ 陈东东
2018《收获》长篇四卷
¥140
2018《收获》双月刊6本
¥150